2023年6月10日 星期六

拋掉慣性

2017年的五月是該被記住的,AlphaGo繼擊敗李世石九段後再以3-0取勝柯潔九段。

AlphaGo的圍棋是全面的,他對圍棋的見解是:全局應同時建構,每個局部都該互相呼應,相互連動,然後交織成全體。然而人類理解的圍棋卻是:全局由一個個具優勢的局部所構成。

不下子也是好棋,不下也是一種選擇,這個觀點非常困難,非常難由人的經驗中得出。

那麼,到底什麼是圍棋?或是做為一個棋士,究竟該有什麼追求?

 . . . . . .

上面是我五月觀看AlphaGo/Master對戰柯潔九段的心得,然而今天下午AlphaGo再一次衝擊了我。昨日,十月十九日,Deepmind發表了AlphaGo Zero,取名Zero是因為這個演算法沒有參考人類棋譜,直接從規則出發搭配蒙地卡羅搜尋樹統計推算,以及新的多層網經網路回饋機制,發展出全新的圍棋觀點。全新是因為從AlphaGo Zero的觀點來看,人類三千年來所歸納的『棋理』、『定式』很大程度都是不完全的,有缺陷的,甚至是是錯誤的。公布文章的同時,Deepmind也同時釋出了Zero對戰先前的兩個版本的棋譜,分別是她與AlphaGo Lee(與李世石九段對戰的版本)和Master(與柯潔九段對戰的版本)的對戰。看了網路上小小林老師和高川格老師的介紹--不能算是解說,因為現在的人類棋士應該沒有能力評斷Zero的行棋--結果只能以驚駭來形容我的感受,簡單來說,Zero否定了人類對圍棋的結論,AlphaGo Lee和Master宛如代表人類和機器結合的代表遭受純粹機器輾壓式的修理,用圍棋的術語來說,如果Zero要再跟柯潔九段下,她可以授兩子;如果再次對戰李世石九段,她可以授五子。這意味著棋力上巨大的差距。難怪柯潔九段說:『在學習圍棋的路上人類的知識是絆腳石。』我好奇的是,有沒有可能在探詢真理的路上,人類過去的慣性也是塊巨大的絆腳石?

從很久以前我就喜歡圍棋,不是下圍棋,因為自知棋力不行,而不行的原因就在於好像無法掌握行棋的道理,讀過一些棋書,書中時常就某一著棋擺出五到六個變化圖並搭配權威式的解說,例如這樣不行,那樣味道好,然而那時候的我始終無法理解為什麼只有那五六個變化被考慮,而那些變化的再變化又該怎麼討論?所以一直找不到一種統一的觀點來思考圍棋,最後果然也沒有升級入段。然而自從AlphaGo問世後,似乎為我的困惑提供了解答,事實上並不像棋書說的那樣專斷,棋盤上存在著很多可能,很多的未知,棋理和基本理論本身不完整,也不是嚴格科學意義下的定論。


一場遊戲一場夢

很久以前寫得沒有貼出來,今天順手就貼了吧。

從前不怎麼聽王傑的歌,不過依稀記得幾條歌的名字,旋律也記不太起來,然而滾過這幾年『一場遊戲一場夢』這幾個字忽地一下就竄進了腦子。

激發記憶的引子發自跟歌詞半點也沒關聯的地方。畢業以後在學校教了書,自然覺得自己是個老師;從事了幾年教育相關的事務,想當然耳地覺得成為教育家是必然的使命,於是教書是什麼,教育是什麼也突然從命題作文變成了嚴肅的捍衛價值問題。

先說說標準。什麼叫好老師?先不論好是什麼意思,這個字應當有一個開放而寬闊的解釋空間,允許各種各樣的好,事實上卻不然,現在的好,指涉的是眾人決定的好,眾人決定的好又被少部分因歷史緣故殘留的當權所決定,總的來說,現在的好有定義、有標準、有列表,例如說,一個人的好可以被一紙文書定義,那份文件叫做CV(或是Resume),CV上的人不是人,而是分長長的列表,列表中的細項不是你,而是黏貼在社群網絡中的一串標籤。許多人認為學術社群不等同於一般意義下的社群,不可與社群網站的社群等而同之,事實上兩者無有不同,同樣是一群人因相同的興趣互通聲氣,交互連結,謀的都是快樂,飄浮在空氣中的快樂。

笑傲江湖裡,任我行第一次聽到『教主千秋萬載,一統江湖』的反應是笑罵著『胡說八道!什麼千秋萬載?』但一轉念又覺得聽來舒服,法螺越聽越受用,

這個時代不鼓勵好人,好人是無法存活的,大環境,大朝代逼著人變卑鄙,無法變卑鄙的人就被世界淘汰,只留下卑鄙的,天生賊性重的,反而過得如魚得水,生活於是變得更加俗不可耐,更教人無法承受,然而這些變化又再自然不過。

變卑鄙的同時又教人如何美化自己,美化所做的一切都是沒辦法的,暫時性的,不過是權宜,只是過渡,但無論如何卑鄙的就已經是卑鄙的,墮落後不可能如同什麼也沒發生過的重新變得不卑鄙。

所有的東西也好,價值也好,成功也好,名譽也好,不過是一場遊戲一場夢。